一胖毀所有 你還敢胖下去嗎?
分類: 肥胖危害
減肥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3-25
閱讀 :499
俗話說的好,一胖毀所有,肥胖不僅會讓人變丑還會危害人們的健康,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幾個肥胖帶來的危害,一起來看下吧!
肥胖是一種營養障礙。長期以來,有些人總以為只要長得腰圓體胖,就意味著營養良好。其實,肥胖并不等于營養良好,它與消瘦一樣,都是營養障礙所致,二者所不同的僅是體內脂肪貯藏的多少。肥胖不僅是體內脂肪過剩,同時也存在著某些營養成分的缺乏。如許多肥胖的兒童,體內常常伴有鐵、鈣等微量元素的不足,引起缺鐵性貧血、軟骨病等多種營養缺乏性疾患。
肥胖易導致各種血管疾患。身體肥胖的人除了皮下脂肪堆積過多之外,內臟和遍布全身的血管內也都堆滿了脂肪,所以容易引起多種血管疾患,特別是對健康和生命危害嚴重的心腦血管疾患。有關研究資料表明,肥胖者的高血壓發病率為正常人的1.5至3位。而且,肥胖度越高,高血壓的發病率越高,血壓升高也越明顯。嚴重肥胖者的高血壓發病率高達50%以上。相反,如果采取種種減肥措施,使體重減輕,血壓也會相應地下降。
肥胖易誘發糖尿病。雖然不能說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它對糖尿病的誘發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許多資料證實,肥胖程度越重,糖尿病發病率越高。目前在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中,肥胖引發的疾病,最多的就是糖尿病。成年型糖尿病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屬于肥胖體型。幾乎所有的肥胖者,空腹血糖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升高。肥胖易引起運動系統疾患。肥胖者過度增加的體重,對骨骼和關節等運動系統,特別是對脊椎和下肢是一種額外的負擔。骨骼、關節等組織長期支撐過重的體重,猶如每天扛著多余的東西,久而久之,必然積勞成疾,發生關節炎、肌肉勞損或脊神經根壓迫,引起腰腿肩背酸痛,甚至造成關節變形,嚴重影響肢體活動。
肥胖易引起其它多種疾病。肥胖的人由于血中膽固醇含量較高,膽汁濃度相對增加,再加上腹部脂肪的壓迫,膽汁排法障礙,最易引起膽結石。同時,肥胖者往往伴有肝臟內脂肪堆積,易引起脂肪肝、肝硬化。肥胖的人易患濕疹、尋常性牛皮癬、毛發角化癥、脂溢性皮炎、黑色棘皮癥、皮膚萎縮紋、下肢靜脈曲張、血栓性靜脈炎等多種皮膚病。此外,高度肥胖者,還常有精神異常,輕者表現為苦悶煩惱、重者可引起感覺、運動障礙,肌肉痙攣抽搐,站立和行走不穩,甚至造成自殺。
肥胖真的是一種不可耽誤的病,得盡早治。
治療肥胖的方法有哪些呢?
1、改變生活方式
首先應控制飲食,將攝入的能量總量限制在1000-1500kcal/天,減少脂肪攝入,脂肪攝入量應為總能量的25%-35%,飲食中富含水果和蔬菜、膳食纖維;以瘦肉和植物蛋白作為蛋白源。減肥膳食中應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除了補充必要的營養物質,還需要補充必要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充足的水分。還要改變飲食習慣,在吃東西時需要細嚼慢咽,這樣可以減慢營養物質吸收,控制能量攝入。飲食控制目標是每月體重下降控制在0.5~1公斤左右,6個月體重下降7-8%。肥胖患者最好在專門的營養師指導下制定嚴格的飲食計劃。
運動時,肌肉組織對脂肪酸和葡萄糖的利用大大增加,使得多余的糖只能用來供能,而無法轉變為脂肪而貯存。同時隨著能量消耗的增多,貯存的脂肪組織被“動員”起來燃燒供能,體內的脂肪細胞縮小,因此減少了脂肪的形成和蓄積。由此可達到減肥的目的。減肥運動須強調科學性、合理性和個體化,要根據自身特點掌握適當的運動量與度。
2、藥物治療
目前常用的治療肥胖癥的藥物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作用于中樞的食欲抑制劑:此類藥物又稱厭食性藥物,它是通過影響神經遞質的活性,減少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從而減少食物攝入量,抑制食欲和提高基礎代謝率來減重,如西布曲明。還有一種是作用于外周的脂肪酶抑制劑:通過阻斷飲食中部分脂肪的吸收達到減肥目的,如奧利司他,在胃腸道道抑制胃脂肪酶和胰,從而減少脂肪的吸收約30%。需要藥物治療的患者BMI大于30kg/m2且無合并癥,或者大于28kg/m2有其他合并癥。
3、外科治療
控制飲食、運動治療或藥物治療,有時候不能達到理想的減肥效果。外科手術治療是使肥胖癥病人獲得長期而穩定的減重效果的唯一手段,胃腸外科手術不僅能減重,同時可能改善甚至治愈肥胖癥相關的多種代謝性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治療重度肥胖,預防、減緩甚至阻止肥胖并發癥的發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