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世界一流金融資源管理體系系列二:高效配置金融資源,實現司庫價值創造
分類: 最新資訊
減肥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9-13
閱讀 :181
作者:董興榮 姚順意 李秦以新技術和新需求為驅動力的金融數字變革正深刻影響金融發展理念、發展模式,企業需要主動順應數字時代新變化、新趨勢,把握數字賦能對金融資源內涵及其配置效率的影響,重構金融資源管理體系,從根本上發揮資金融資的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實現金融資源的高效協同。從司庫體系建設的業務維度來看,司庫管理體系可以劃分為四層,由下而上分別是:結算體系、運營體系、資源體系和決策體系。第一層,結算體系層,承載著司庫基礎的資金交易處理和結算功能,包括賬戶管理、付款、收款等。第二層,運營體系層,承載著資金集中、資金預算、現金流預測以及對應收賬款、內部信用、供應鏈金融以及客商關系的主動運營功能;第三層,資源體系層,這一層更聚焦金融資源的管理,涉及對金融市場數據的連接,以及對銀行融資、債券融資、股權投資、債券投資的交易處理和管理功能;頂層是決策體系層,主要涵蓋風險分析、經營分析等戰略支撐和風險管控功能(圖1)。圖1 金融資源+數智體系的司庫管理體系具體來看,搭建金融資源管理體系層大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第一,建立資源統籌體系,提升金融資源管控效率;第二,做好業務管控,對投融資業務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三,重視風險防控,建立數智化風控體系;第四,通過“閑置資源、盈余資金”的優化配置,實現價值提升。資源統籌,提升金融資源管控效率搭建金融資源管理體系的第一步是建立合適的資源統籌體系,有效識別可用資源,提升資源管控效率。通過統籌企業基本面的全量信息,對接金融市場資信評級,重新梳理企業融資能力,不再讓有融資需求的企業直接對外融資。根據集團內部建立的融資主體評價體系,進一步篩選具有優質融資條件的企業,將分散的融資主體加以集中,整合融資規模,“以優對外”,防止融資主體的資源錯配。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集團內中小企業或資質較差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精選業務管控,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企業經營者需要對企業投融資業務做到“心中一本賬”,優化投融資平臺內部機構設置,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指導、服務和監督。同時,還要建立和完善覆蓋立項審批、建設、運營、投后評價的全過程、全鏈條管理制度和風險防控體系,真正實現對投融資類經營項目的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保證項目有序順利運行。以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一冶”)為例,在2023年投資工作會議上,中國一冶總經理王健對投資工作提出四點要求。一是牢固樹立投資人理念,提升投資管理能力。聚焦權益投資收益,逐步構建全方位“投建分離”業務管理體系,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做實做強公司投資平臺。二是著眼全生命周期,確保全面履約。加強項目評審,提高項目質量。發揮施工管理優勢,確保完美履約,重視項目運維,保障投資收益。三是合理規劃投資預算,提高預算執行率。提高投資計劃的嚴肅性和準確性,剛性執行投資計劃,完善投資預算動態調整機制,提高投資預算管理精細化水平。四是強化風險問題整改,做到舉一反三。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及時化解風險,確保項目按計劃高質量推進,重點工作要壓實主體責任,明確目標、節點和措施,優化考核獎懲,實現閉環管理。在融資業務方面,央企也做出了表率。如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協同金融機構共同建設融資管理平臺,深化金融機構業務合作,實現“貸前、貸中、貸后”的融資業務全過程管理。第一,結合金融市場情況、投資需求以及財務承受能力測算結果編制融資預算,為投資業務提前謀劃資金支持,實現以融促投。第二,建設融資管理平臺,實現融資需求發布、融資方案征集、融資方案比選、融資提款與還款等融資業務全流程線上規范處理。第三,建立合作銀行“資源庫”,集團內成員企業點對點發布融資需求,“資源庫”內銀行“接單”并限期提交融資方案,促進銀企有序高效合作。第四,運用數據分析技術,通過對融資主體融資能力、資金缺口、融資成本等數據的分析,確定科學的融資方案,確保合理的融資結構。精選風險防控,建立數智化風控體系借助數字化的司庫體系,企業可以對與金融資源相關的風險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搭建風險識別、風險監控預警、風險響應的管理體系,打造“外防、內控”的雙重風險防控屏障。企業的風控系統應該充分考慮金融市場波動引發的資產價值損失,因此,在管理體系建設上需要對接金融資訊平臺,監控國內及國際的重要市場參數變化情況,設定預警指標及閾值,實時了解宏觀市場行情。企業的正常運轉需要充足的資金流動性支持,若資金不能及時接續,將進一步擴大流動性風險。然而,及時、完善的融資計劃編制機制需要企業充分考慮大額資金流出需求的時間及存量業務的到期額度,以便及時接續融資方案,覆蓋資金缺口,有效避免流動性風險。價值提升,全方位多維度激發價值在保證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企業可通過將整合后的閑置資源進行結構化配置,以及盈余資金的穩健投資策略配置,實現金融資源組合的價值提升。第一,分析資金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在進行閑置資金配置之前,先進行全面的資金需求分析,確定企業未來的資金需求量和時間。同時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資項目帶來的風險程度不同,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戰略目標,確定能夠承受的風險范圍。這樣可以在利用閑置自有資金的過程中,避免過于冒險的投資行為。第二,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在優先滿足經營活動資金需求之后,企業融進的盈余貨幣資金可以通過集中管理,幫助企業完成戰略投資的配置目標。企業可以根據資金的規模及穩定性,并通過宏觀經濟及金融市場研究,制定金融市場投資管理策略,確定投資計劃及投資規模。對大型集團而言,其投資主體涵蓋企業及財務公司,在嚴格遵守金融市場監管要求的基礎上,集團可建立以資金成本最小化為目標、以安全性和流動性為原則、以風險防控為支撐的低風險投資收益管理機制,將資金成本納入考核指標,在保障資金安全和流動性的基 礎上,鼓勵集團及財務公司參與符合國資委監管要求的低風險投資,構建期限匹配、收益穩健的投資組合,實現資金增值。第三,合理規劃資金運作周期。對于閑置自有資金的利用,企業還需要合理規劃資金的運作周期。這包括資金的投入和回收時間,以及資金的運作。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和資金需求,確定適合自己的運作周期。同時,企業還可以考慮利用短期理財產品、貨幣市場基金等工具,將閑置自有資金短期投資,以獲取更好的利潤。第四,統籌資源配置、數據資產深挖。大型集團企業實現了成員單位資金集中和統籌管理后,可通過制定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整合優化外部融資成本等手段盤活存量資金、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這可以有效避免不同成員單位、分/子公司間一邊低息存款、一邊高息借款的現象,逐步實現最優資本結構及資源配置方式。另外,當資金數據整合集中、沉淀形成數字資產后,如何利用龐大的資金數字資產更好地服務于司庫管理是不少企業面臨的提升方向。企業可以運用大數據、AI等新技術構建多場景資金分析預測模型、風險監控預警模型等數字模型,為司庫管理的戰略決策、日常運營提供前瞻性的智慧建議。第五,戰略銜接落地、探索產融價值。司庫管理作為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戰略落地的切入口,是銜接大型企業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頂層戰略導向與財務日常經營管理的有機橋梁。不論是財務管理早期對資金交易保障的訴求,還是逐步發展對資金統籌調配、價值創造的要求,都離不開司庫管理的落地實現,其 重要性也由此可見。與此同時,隨著對司庫價值創造的要求越來越高,探索產業鏈金融機會、打造產融生態圈等成為企業發展新方向,以支持產業、服務產業的方式開展投資、融資服務,在豐富投資渠道的同時有效控制投資風險,挖掘提升企業價值及產業鏈價值的新機會。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通過開展司庫體系建設,優化一體化管控模式,提升資源配置能力,強化重大經營活動監控,取得了“看得見”“調得動”“效率高”的實踐效果。“看得見”是指全面掌握集團信息,動態掌握資金等金融資源的配置情況。通過司庫體系,集團公司可實時監控銀行賬戶余額、交易明細和資金流向,及時掌握結算、票據、融資以及計劃流程、業務處理進度等信息,最終實現資金要素信息可視、審批流程可視、處理進度可視和業務流量可視。“調得動”是指統籌管理資源和調度能力持續提升,資金集中管理成效顯著。集團公司全口徑資金集中度自2017年的56%提升至2021年的74%,合并歸集資金約910億元,每年節約財務費用約10億元,帶息負債率從2019年的25.54%下降至2021年的16.06%,商業銀行賬戶全部納入司庫管理。“效率高”體現在優化系統和提高能力。通過優化底層算法策略和智能化技術手段,全面提升系統整體的運行能力、處理效率及穩定安全,突破了企業與銀行之間效率低的瓶頸,極大改善了客戶體驗。新一代司庫信息系統能夠滿足1000人同時在線、200人同時辦理業務,系統3秒完成響應,單日付款量最高達30萬筆,超過對公支付結算峰值10倍,平均每筆結算業務耗時僅為0.84秒,超行業平均水平的2.4秒。通過新一代司庫信息系統,公司成功實現承載能力更強、響應速度更快、處理效率更高、安全防護更嚴、智能應用更廣。專題推薦「風險管理」「財資管理」「司庫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