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他當上了基層公務員
分類: 最新資訊
減肥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4-07
閱讀 :261
考公成功后,曾誠的工作環境供圖/受訪者2月25日,2023年考試錄用公務員深圳考區筆試航城學校考點,考生走出考場 供圖/視覺中國青春派面孔近日,一個考公“利好”悄然出現:全國已有多個省市對于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的報考年齡放寬到40周歲以下,曾經的年齡“硬杠杠”松動了,感觸最多的或許就是那些為此奮斗過的人們。今天要講述的是一個大齡考生的故事,他在35歲那年壓線沖刺,最終在過了36歲生日之后如愿以償,成為一名基層公務員。行業扎根十余年 成為技術專家后選擇轉場凌晨5點,天還沒亮,狗吠聲不時響起。曾誠帶著選票,摸著黑從鎮上回到了村里。農村人起得早,稍微晚一會兒,不少人就去地里干活了。他得趕著在7點前把選票送到村民手中,待村民勾選后再進行回收。36歲的曾誠是海南某鄉鎮的基層公務員,日常需要面對各類繁雜和瑣碎事務。兩年前,他還在一家大型通信企業任高級工程師,工作內容是解決各類高難度技術問題。曾誠2010年畢業后即進入該企業,長期為某知名運營商提供技術服務。在行業扎根十余年,他經歷了從2G到4G的技術迭代,從行業菜鳥成長為技術專家,卻在34歲這年決定備考基層公務員。轉行的念頭早就埋下了。通信行業技術不斷更新,隨著年紀增長,他感到自己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工作時偶爾會感到吃力。“通信技術人員吃的是青春飯,行業技術迭代速度快,工作強度大、壓力大,年紀大了不能像二十多歲的人那樣加班。而且在行業耕耘多年積累的經驗對飛速發展的通信技術來說不值一提?!备匾氖牵袠I近年來不太景氣,業內頻繁出現裁員、降薪,同事們飯間閑聊也不時談到“中年危機”。積累的經驗很難遷移,轉行難度太大。有同事在現有項目上待不下去,更換到了其他省份,也有同事去了海外。這兩個選擇都意味著與家人兩地分居,曾誠無法接受。公務員成為一個備選?!罢急M”所有劣勢 兩次考公終“上岸”曾誠在陜西某鄉鎮長大,他想,如果能夠到基層做公務員,他一定要為基層民眾爭取應得利益,讓上層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實到民眾身上。“公務員考試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公平的一種求職途徑?!痹\說,筆試在公務員報考環節起到決定性作用。其中,行測題目必須經過大量練習才能取得高分。而面試環節的考官由系統隨機抽取,直到考試前一天才能得知考場與考生信息,這也最大限度保證了公平性。他說,在考公這件事上,他“占盡”所有劣勢:大齡、在職、理工科(只能報考鄉鎮三不限崗位)、家有兩孩。而他唯一能保證的是——作決定后全心投入。與其他人相比,曾誠的復習計劃顯得“過于扎實”。工作日從晚上9點學到深夜1點,周末去自習室進行模擬練習并及時查看錯題解析。平時午休時間,曾誠也會在辦公室拿出手機看會兒資料?!拔矣X得自己年紀大了,不多復習幾輪,我真記不住。”曾誠對年齡劣勢有著清晰的認知。某次,他到一所中學考場參加國考。考場外,各大公考培訓機構兼職人員正積極地往考生手里塞傳單,但路過曾誠身邊時,這些人都繞了過去。他忍不住叫住了其中一人:“你們為什么不給我發傳單?”對方也愣了:“叔叔,您不像是來參加考試的,像陪考的家長。”對此,曾誠倒是坦然,“像我這樣年紀的確實比較少,我心里有數。”2020年9月(當年由于疫情影響,省考從上半年推遲到下半年),曾誠以“勢在必得”的心態參加了省考。雖然取得了高分的筆試成績,但當時報考的法院崗位高分考生集中,他終因第三進面、綜合第二的成績無緣走到最后。那時的曾誠一度喪失了信心。他形容自己的狀態是“付出了能付出的一切”,但也沒得到想要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他以為35歲的自己沒有機會重來,直到他發現,報考政策的年齡要求里寫著“35周歲以下含35周歲”。這意味著,在沒滿36周歲前,他還能奮力一搏。休息不到一周,曾誠又投入到了第二輪復習中。5個月后,2021年3月底,曾誠第二次參加海南省省考??紙鲈O在離家20多公里的一所中學。下午5點,他走出考場,一眼看到了在人群中等候的妻子?!拔铱赡苡忠苫乩媳拘辛恕!毕胫鴶盗款}沒做完,考前幾次模擬成績略有下滑,曾誠有些灰心喪氣?!胺凑@是最后一次,我們經歷過了,也盡力了,結果怎樣,我們也管不了,反正已經考完了,先放松下自己。”妻子安慰他。一個月后,曾誠正在辦公室工作,手機微信群彈出查成績的公告。他點開鏈接,輸入考號,跳出來的成績頁面讓他難以置信:“行測75.2、申論74、總平均74.72。”在該崗位的1000多考生中,他的成績排名第一。他偷偷對自己比了個“V”的手勢,隨后把成績轉發到了家庭微信群。妻子也高興得不敢相信:“你不是說發揮得不好嗎?怎么直接是第一名?”這是曾誠考公過程中最開心的一天,辛苦努力兩年終于看到了結果。但其實,這個成績也伴隨著小小的遺憾。因為專業、年齡限制,為了確保成功,在前期報考選崗中,他沒敢報考熱門崗位。曾誠選擇要報考的崗位時也經歷了反復權衡:先列出所有可報考的崗位,再去掉熱門選項,然后統計意向崗位歷年的報名人數及競爭比,還要對比交通條件(離高速公路的距離)、回家便利程度等。直到臨近報名截止時間,他才提交了報名信息??荚嚦煽児己?,曾誠發現,即使在所有鄉鎮中,他的成績也非常靠前,報考省會城市的三不限鄉鎮崗位也是可以考上的?!爸挥凶詈笠淮螜C會,根本不敢報考競爭大的地方。即使讓我現在再選,我也不敢冒那個風險。如果再年輕幾歲,可能會報考市區或市區鄉鎮的崗位,這樣就每天都能回家了。”曾誠說。扎根基層 有落差也有價值2021年5月底,曾誠以綜合第一的成績進入體檢政審環節。一天,他和家人正在外游玩,突然接到組織部的電話:“有一項體檢指標需要復檢?!薄盀槭裁次疫@么難?我不會栽在體檢上吧?”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了,原本已經放松心情的曾誠再次慌了神。好在,最后是虛驚一場,復檢結果:一切正常。過五關斬六將、經歷重重波折,曾誠終于在2021年8月底正式入職報到。此時,距離他的36周歲生日已經過去了近3個月。長長的培訓名單上,他一頁頁翻過去,同批入職的大多都是90后的年輕人,有的甚至比他小一輪。最直接的差異是收入待遇。2021年9月,曾誠收到試用期第一筆工資,不到5000元。而大約十年前,他剛進入通信行業不久時,月薪就已超過1萬元,那時海南的平均工資在3000至4000元左右。從上一家通信公司離職前,他的月薪大約為2萬元。如果收入落差尚可接受,那么更大的困難來自時間。曾誠最初選擇考公的原因之一,是希望把時間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家庭中,但現實常常事與愿違。曾誠工作的鄉鎮離家近80公里,開車需要1小時20分鐘,他只能周末回家。有時,周末臨時有會議安排,他便回不去了。入職一年多,他再也沒帶家人去稍微遠一點的地方玩過。一年多來,曾誠待過計生辦,負責過廁所革命、疫情防控、行政審批、環境衛生整治等多項工作,后來調到黨政辦公室擔任副主任,負責上傳下達。同時,他還是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作為鎮派隊員駐點一個村協助開展村日常工作。富硒雞養殖、蔬菜種植、檳榔加工、粽子加工……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各類特色產業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也增加了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這讓曾誠獲得了成就感,“我們一方面落實了國家政策,另一方面也讓我感到我們的工作是為具體的人做了具體的事?!比缃?,曾誠更加理解基層工作的不易。他發現,網絡上對體制內工作人員存在一定誤解,基層的辛苦和疲憊也常常不被理解。而他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堅守,“如果沒有為群眾辦事的初心,我覺得根本做不好基層工作?!敝芪逑挛?,整理完手頭的材料和工作,他開車回家。妻子做好了一桌飯菜,和孩子在家里等他。偶爾出神看到窗外的夕陽,曾誠想,或許過幾年就有機會調到離家更近的地方。聲音專家建議:面對“圍墻效應”要有充分思想準備日前,各地陸續展開2023年公務員省考招錄,多地將部分崗位的年齡要求放寬至40周歲。就放寬公考年齡限制、政策放寬后的影響及預期等問題,華南師范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勇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放寬公考年齡限制實質上提供了公平機會,有助于實現“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北青報:對放寬公務員考試年齡調研時有何發現?林勇:首先,我在大學工作,接觸的相當一部分本碩博學生畢業后都進入了體制內工作。但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有的剛畢業時可能到經濟單位、基層工作一段時間后認為自己更適合體制內,重新報考公務員時可能就會因為年齡受到限制。其次,碩士、博士畢業已經25至30歲,他們也會在這個階段結婚生小孩。如果限制公務員報考年齡,他們可能就喪失了這個機會。結婚生子和工作很難兼顧。年齡限制阻礙了一部分高學歷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同時對提高公務員隊伍質量也有一定的影響。同時,我平時也擔任一些社會職務,在工作中與公務員有較多接觸。在調研過程中,我發現,部分工作人員缺乏社會鍛煉經歷,在一些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上撰寫的調研報告、提出的建議難以切中要害。北青報:如何看“35周歲年齡限制”?林勇:根據個人性格、工作經驗,如果適合報考公務員,那么就應該提供機會。國家和社會要健康發展,要“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一些人有基層工作經驗也經過組織考驗的人,如果僅僅因為年齡限制無法進入體制,這樣就缺失了優秀人才。我們應該把最優秀的人才選拔到領導崗位上,而不僅僅是因為年齡問題不能提拔。北青報:大齡考公人員上岸后,是否適應體制內工作?優劣體現在什么地方?林勇: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年齡較大的人基層工作經驗、社會經驗豐富。第二,這批人經過社會磨煉,可能在執行力、遵守紀律方面是比較強的。經過社會磨煉后,對社會認識更深刻、對自己要求也不同。第三,公務員崗位里的一些特殊工種(高新技術人才、高學歷人才)不該受到年齡限制。比如,現在大數據發展需要一些大數據專家,他們可能在國有企業工作多年,應該為這些人才進入體制提供合適的機會和環境。劣勢可能也有三個方面。第一,有人原來在外企等收入較高的地方工作,進入體制后首先要面臨的是收入下降。第二,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文化不同。體制內更強調執行力,強調遵守黨的法規政策。第三,工作的紀律性不同。公務員的8小時工作制實際上現在已經完全被突破,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這些必須考慮清楚。實際上這就是“圍墻效應”,里邊的人覺得外邊熱鬧,外邊的人覺得里面安穩,實際上進去以后要克服很多困難,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北青報:對后續放開公考年齡限制有哪些建議?林勇:目前政策放開后,正反面評論都有一些,但不多。這主要因為現在放開政策的是少數地方、少數崗位。在它沒有成為一個常態的情況下,大齡考公人群的選擇實際上并沒有多大變化。雖然現在影響不大,但我認為這個方向應該繼續做下去,未來的理想情況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我有三個建議,第一,試點,在國家急需發展的領域,放寬年齡限制進行特招公務員;第二,在國家需要的特殊崗位,經過選拔考試,試點高薪公務員;第三,對年齡限制造成的好壞兩方面影響做調查研究,從國家層面提出指導性意見。目前各地在試點,全國應該有標準,在哪些領域、哪些崗位、是否分階段逐步放開。目前國家政策總體上重視應屆生,我個人認為,應該把“重視應屆生”逐漸調整為重視所有青年人。我們要建立一個流動的人才機制,允許不合適的公務員辭職,允許其他行業人員進入補充新鮮血液。本版文/本報記者 陳靜統籌/林艷 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