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招巧妙控制食欲 遠離厚脂肪
分類: 肥胖預防
減肥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8-13
閱讀 :511
餓了就猛吃,看到美食也猛吃,減肥的人兒該如何控制食欲呢?在美味佳肴面前談控制食欲似乎 不太實際,但是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還是要忍住嘴啊。拒絕美食誘惑一點都不難,只要控制好5個“開關”就能巧妙控制食欲,打敗饑餓感。那么究竟是什么“開 關”這么神奇,快隨小編來看看吧。
第一個開關:選擇高纖維、低脂肪的食物
高纖維食物,像蔬菜、菌類、水果、粗雜糧等,都是消除饑餓感的高手,也是公認的低熱量食品。纖維含量高的食物能夠充實我們的腸胃,讓人產生一種“撐”的感覺,也就是較強的飽腹感。
另外,要控制食欲,避開高脂肪的食物也很重要。我們都有這種感覺,金黃色的油炸食品、甜膩的糖塊蛋糕、高脂肪的漢堡、烤肉等更容易激起食欲,讓人不知不覺就吃下很多,攝入的能量遠超身體的需要。
相反,低脂肪的食物,如肉類里魚、蝦、雞等白肉,或是瘦的紅肉,都含有較低的脂肪和很高的蛋白質,令飽腹感持續時間變長。
第二個開關:兩餐之間吃點零食
一天中有兩個時間點,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會感到有些餓了。一個是上午10點半左右,這時人體新陳代謝速度變快,另一個是16點左右,這時體內葡萄糖含量已經降低。這兩個時間點可進行加餐,選擇一些健康的零食,適時地關閉身體的饑餓感。
最好的加餐零食是低能量、而且有飽腹感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漿或堅果。另外,也可以吃少量的水果干,其中含纖維和礦物質較豐富,能幫助預防饑餓,控制食欲。第三個開關:改變進餐順序
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吃了水分大的食物,比如喝八寶粥、吃湯面、吃大量少油的蔬菜、吃水果等,都會讓胃里感受到“滿”,后面的食量自然被控制下來,七分飽的感覺也會提前到來。
傳統的進餐順序通常依次是:海鮮、肉類、蔬菜、主食、湯、甜點或水果。這樣的順序并不健康,對控制食欲也沒有好處。
對于腸胃不好的人來說,不妨先吃清爽的新鮮水果,然后喝一小碗開胃湯,再吃蔬菜類菜肴,把胃填充一部分。這時再吃主食,最后吃魚肉類菜肴。既能保證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又能避免油脂等過量,保證膳食平衡。
第四個開關:放慢吃飯速度
大腦神經接收飽腹感信號通常需要2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你少于這個時間就匆匆結束了一餐,大腦會來不及提醒你已經飽了,結果造成實際能量攝入超標。
而細嚼慢咽能延長用餐時間,刺激飽腹感神經中樞,反饋給大腦“我已經飽了”的信號,因此,我們就會較早出現飽腹感并停止進食。
另一個衡量細嚼慢咽的指標則是每口飯咀嚼的次數,一般來說最好保證每口不少于5次,不易咀嚼的食物要相應增加次數。第五個開關:三餐定時定量
想要控制體重,最容易發生的錯誤是省略一餐。但事實證明,饑一頓飽一頓根本不能減少能量攝入。因為人饑餓后會更傾向高油高糖食物,進餐會更猛,容易失去控制。而且,三餐的用餐時間應盡量保持規律。餐后食用一顆塑纖果可幫我們消耗多余熱量,輕松瘦身哦!
一般情況下,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20∶00。因為人在進食時,消化系統會被調動起來,分泌消 化液。長期如此,大腦和腸胃都會開啟記憶功能,到了飯點就開始工作。如果這個時候不吃東西,胃酸很容易形成刺激,造成胃炎等胃腸道疾病。而且時間亂了,消 化系統不知道什么時間該去工作,饑飽的開關就更難控制。
這些tips要謹記:
Tips1:餐前喝湯
技巧原理:進食前喝一碗湯或喝一杯水都可以,它能夠讓你產生飽腹感,這樣能讓你減少正餐中的攝取量。餐前喝足夠的水或者讓能夠沖淡胃液增加飽腹感,進餐時吃得少了,食欲控制的效果才好。
注意事項:餐前喝湯或者選擇檸檬水、溫開水都可以,但千萬不要選擇碳酸飲料或果汁等飲品,軟飲料不僅是個熱量巨頭,還會讓你忍不住多吃一點再多吃一點!Tips2:細嚼慢咽
技巧原理:其實我們的大腦很容易被欺騙,想吃東西的時候光是咀嚼的動作就能夠讓大腦有吃東西的感覺。所以在進餐的時候,不妨每一口都多嚼幾下,不僅可以提早讓大腦產生飽足感,又可以讓身體少吸收好幾百千卡的熱量,更能夠活動你的咬肌,達到瘦臉的目的哦!
注意事項:切忌狼吞苦咽,吃得太快食物進到胃里難以消化,還會為身體帶來負擔哦!就算餓得前胸貼后背了,也不要匆匆嚼兩下就吞進食物,這樣會比正常進食多吃很多的食物才產生“不餓”感!
Tips3:定量餐具
技巧原理:為自己挑選一個小的杯子、小的碗,或者輕便的電子秤。在飯前先量好吃的量和吃的次數,分配好營養和熱量后再進食。你提前幫自己設定好了進食的量,多試幾次后,大腦就會有意識地遵循你設定的量來進食,在吃到不餓的時候就能制止你繼續吃,自然不怕一不小心吃撐了。
注意事項:總量一定要計算準確,而且一定要在飯前就設定好。如果只是模糊地估計,在進食快要結束的時候很容易就給自己借口“沒吃夠”,然后超量進食就白費力氣了!